孙建/论分组

Created Wed, 16 Aug 2023 16:17:41 +0800 Modified Mon, 21 Aug 2023 17:23:48 +0800
1223 Words

论分组

  同样的在周五会议上,组长说我在接手别人交接任务时表现的很抗拒,这明显还是对我的方法论非常不熟,我一贯是活都可以接,但是态度也要表示,这种跨组交接就是令我感觉不妥。

  不过我也理解,毕竟从公司角度来讲,想要推行什么去除分组制度也快一年了。

  我可以算系统论的忠实拥趸,习惯于无视个人属性,将工作视为带输入输出的系统。而这个系统的最小单位,通常就是一个开发小组。详情参见系统之美读后感。目前这种人均单打独斗的安排,至少使我比较看重的方法论之一完全失效。

  所谓打破组与组之间的隔阂,我先讲个笑话,法律以其公平的精神,一视同仁地保证穷人和富人睡桥洞的权力。整体上能承担多重任务的组最为吃亏,而存在技术壁垒的工作却没法分摊。

  后来我也试着理解了一下,为了提高总体效率,一种思路是现代企业高度分工合作,业务流水线,个人螺丝钉化,在某一方向业务上精进。另一种思路就是RH这样,依靠整体通才的个人能力,无条件衔接各种工作。但是这对个人能力的要求非常高,而且据我理解,涉及方向越广,个人能力越强,工作越接越多,要么跳槽动力大,要么开始怠工。而为了弥补人员流失,原先为同一分工所设的同组已经接不过来了,需要跨组交接的情况越来越多,最终干脆去分组化?

  当初我跳槽来这里的时候,是猎头介绍的,我说先不用介绍公司什么样了,每个人的工作感受和体验,通常还是要看所在小组的情况。试用期快结束的时候猎头还来了个回访,我回答的也是小组还可以,公司就算了,猎头都懵了,还有你这么算的么?

  这也是没办法的事,我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工作习惯都和这里的领导不甚符合,从试用期发在QQ群里的一篇斥责大家不努力的公告就发现这一点了。但好歹小组这一级还知道我做了什么工作,等到某一天我暴露在上层领导面前,他肯定看不惯我的表现,又不知道我的工作内容,那基本上是肯定要暴雷的。当然最终这一天也如约到来了。

  还是说回那个交接的活,交接的时候看我持负面情绪,组长就把活给了隔壁小伙,但是他后来解析代码出问题的时候,我还是跑过去想帮忙看,因为现在这是组内的活了,这种拧巴的态度与扭曲的价值观,估计一时很难被人理解。

  感觉现在是最不好的结果,我跟着隔壁组做云取,又跟着另一组做后端。云取做的并不让人满意,别人N天做一个新规App,我一个XX街做了一个月;给另一组的后端估计也不满意,Bug太多,接口习惯也不相符合。而我组长,对我跟着隔壁组干啥了解也不深。那么到了年底,评定绩效的时候,大约是个什么结果可想而知。很多时候参与协助解决问题,但是由于不“持有”相关业务,最终不会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。

  现代程序员不同于传统产业工人,他们的技术通常来自网络开源自学而很少来自公司。与重资产的生产方式不同,程序员理论上可以不依赖公司任何资产来完成需求–如果不是考虑到资源复用能提高效率的话。此时,程序员对公司的最大需求就是组织度,能独立开发并不意味着能脱离组织搞定一切。

  最后是又红又专时间:党的力量来自组织,组织能使力量倍增。